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近日發布2015年年報顯示,2011年我國新增癌癥病例約337萬例,比2010年增加28萬例——這相當于每分鐘就有6個人得癌。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全球癌癥防治白皮書》明確指出,癌癥是基因病,防治癌癥,必須從腫瘤的病因入手,從基因入手。每個病人的基因差異較大,對藥物的反應不同。目前應用的抗腫瘤藥物對至少70%的患者療效有限,20-40%的患者甚至可能接受了錯誤的藥物治療。通過基因檢測確定患者個體情況,并結合腫瘤發展階段和臨床癥狀,可以幫助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和康復方案。
個體差異來源于個體基因背景及所處環境因素,其中基因背景是決定性因素。
同病異治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已經證實遺傳差異與化療藥物的敏感性不同有關,用基因分析可以為醫生提供有力的證據和信息,在實施治療方案時,可選擇對患者最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不僅提高了療效,還可以降低化療的毒副作用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個性化化療用藥:通過檢測腫瘤患者的整體基因多態信息,評估患者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和毒性反應,指導化療藥物的選擇和用藥劑量。